2011年3月20日 星期日

2010年10月14日 星期四

使英文成為台灣人生活的一部份 / Make English part of a Taiwanese' life

Call me crazy if you like.  I have an idea to make English a part of Taiwanese' lives.  To help make this happen, I created a google group 使英文成為台灣人生活的一部份 / Make English part of a Taiwanese' life.

This may be of interest to Taiwanese who wish to improve their English.  Anyone can join the group and begin sounding off by
  1. giving your email address below
  2. then responding to a message from Google
You may also like to tell your friends about this group.
To join this
使英文成為台灣人生活的一部份/
Make English part of a Taiwanese' life

Google group

Simply fill out the email field and join:
Email:

Visit this group

2010年9月8日 星期三

101年起 高中生要多讀文言文
可能從45% 調高到65%

厭惡 虛偽, 愚民的朝代年號的台灣人
厭惡念文言文的台灣人 
請利用選舉來推翻奴化你的中國國民黨政權
絕不票投中國國民黨的支持者
給台灣一線生機
給子孫一片淨土


101學年起 高中生要多讀文言文  
比重最高65%
〔記 者林曉雲、胡清暉/台北報導〕教育部宣布從一○一學年起,高中國文科的文言文範文比率,將從現行四十五%,提高到四十五%至六十五%,現在國二生就讀高中 時,最多需讀四十九篇文言文、比現在多讀十五篇,且選修科目增列國學常識。未來大學升學考試預計也將依循課綱調整,文言文試題比率最多可達六十五%。
學者批:大中國意識抬頭
台 大中文系教授柯慶明擔憂,整件事情是「政治」,非關教育專業,國民黨執政後要增加文言文比率是意料中事,但教育部提不出重修國文課綱的正當理由,做法也不 符程序正義。台灣北社秘書長李川信則認為,文言文上限比率調為六十五%,根本就是「大中國意識抬頭」,建議文言文比率應調降,否則導致教育走回頭路、離學 生生活越來越遠。
為銜接現行九五暫綱,高中課綱二○○八年公布新修訂的九八課綱草案,但國文科白話文、文言文比率卻一直引發各界爭議,「搶 救國文教育聯盟」一度抗爭要求廢止九八課綱,部分團體則認為增加文言文違反國際趨勢、走教育回頭路,導致新課綱實施一延再延,教育部「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發 展委員會」終於在昨天通過國文科綱要。
依據新課綱,高中國文的文言文比率將由目前的四十五%,改為彈性開放的四十五%至六十五%,若以國文課本文章總計七十六篇估算,文言文篇數將由三十四篇最多可增為四十九篇,白話文則相對由五十五%減為最少時僅剩三十五%。
教育部中教司長張明文表示,這次課綱修訂強調精緻、彈性及開放精神,以兼顧不同時代、不同作者及不同文體為原則,文化經典取材範圍增列詩經、左傳、禮記,選修科目則增列國學常識。
國文課綱再調增文言文比率,引發各界不同意見;綠委管碧玲指出,課綱委員之一謝小寧是兩岸統合學會秘書長,兩岸統合學會日前才要求總統馬英九,不能把九年一貫課綱的國語文改成華語文,新版高中課綱簡直是「統派主導的課綱」,把台灣文化主體打成地方化。
彈性開放 教部挨批和稀泥
相對地,一向要求增加文言文的搶救國文教育聯盟執行秘書李素真對新課綱也「不以為然」,她批評新課綱文言文比率看似較有彈性,但其實教育部是在和稀泥,沒明確規定統一比率,放任讓教師決定,令人失望。
成功高中國文老師范曉雯則認為,文言文比率四十五%至六十五%,平均五成,和九五課綱差不多,訂有彈性空間也是對高中國文老師的尊重,且因新課綱相對把文言文選文減少,現場教學教師可以彈性減少文言文總篇數。
但部份高中老師坦承,大學考試的文言文試題比率也將因應課綱而增加,預期老師還是會盡量教導所有課文,考生也都會讀,文言文壓力勢必增加。
基隆女中黃同學表示,她很喜歡讀文言文,文言文篇數可以增加;但北市敦化國中王同學表示,生活中都用白話文,想到上高中要背一堆文言文,就開始頭痛。

2010年8月10日 星期二

在美國, 楊秋興是不可思議
民進黨內 偶而藏著楊秋興
中國國民黨裏 個個都是楊秋興

要是楊秋興初選得勝, 他會不會批評初選不公, 譴責自己的勝利而脫黨競選?

要是楊秋興初選得勝,  那麼他現在是民進黨高雄市長參選人.
他會公開支持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嗎?
他會公開支持支持 ECFA嗎?
什麼力量能使人説
我以前的價值觀, 包括對民主法制自由人權的追求, 都是假象, 是不成孰, 不對的.  現在起我要支持獨暴政, 幫助獨裁者來壓迫, 來愚化人民.  我從今起擁抱心口不一, 指鹿為馬.   我提倡不公平, 不正義, 撒謊背信, 唯利是圖的新價值觀
希望有智慧的人能指點迷津.

余文和楊秋興

余文給人類建立了一個有意義的好典故.  今天, 余文變成
替死鬼
 的極生動的同義字.


楊秋興 在 2010-08-09, 也對人類做出類似的貢獻.  這天起, 楊秋興 生動地描敍這樣的人:
只要價碼開得夠, 沒有什麼不能賣, 包括靈魂

只要我樂了, 那麼兩千三百萬台灣人萬劫不復, 又有什麼關係?

2010年8月8日 星期日

跟馬英九和楊秋興説實話

很多人恨透了馬英九
 但是一見到他卻説他來者就是客, 對他客氣有加
很多人恨透了楊秋興
 但是一見到他卻説他是九年的老縣長, 對他客氣有加

台灣人醒醒吧!
要扭轉台灣的西藏比
台灣人必須停止做鄉愿
認請我們身處萬刼不復的險境

向馬英九和楊秋興最大聲地説出真心話

你們是台灣人的敵人!

2010年7月5日 星期一

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丘延亮:
檢調以搜索方式進行偵查,其對象當然不是院士陳垣崇

丘延亮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副研究員) 説
檢調機關以搜索之方式進行的偵查,其對象當然不是院士陳垣崇;他們調查的是疑有不法利益掛鉤的陳垣崇
我知道被檢調毀掉一生的謝淸志博士是絕不會同意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副研究員丘延亮對檢調機關的信心:  偵查對象當然不是院士陳垣崇 (或謝淸志).

我對丘延亮一無所知.  但我認為他發表的言論必須受到最嚴厲的譴責.  他有什麼証據可以說
檢調機關以搜索之方式進行的偵查,其對象當然不是院士陳垣崇
他証明了中研院的高尚地位了嗎?
他為人民建立了嚴謹論理的典範了嗎?
正相反!  
台灣最高學術機關的中研院 副研究員表達背離事實的臆測.

2010/07/05 蘋 果日報

中研院不是噤聲集中營

(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長陳垣崇(左)因涉嫌圖利,日前遭檢調約談。資料照片。)
作者:丘延亮(中央研究院民族所副研究員 )

七月二日入夜九時起至七月三日午夜,連續六次在電郵中接到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轉來陳垣崇所長給院士及全體同仁的公開信,一次次重複閱讀, 更加憂慮越發不得心安。以本人為正義公平的知識人權抗爭四十餘年的經驗,當然敏感到它可以是一種手段拙劣的施壓;但身為中研院的研究人員,我不得不表示一 個知識人的認知和看法。
中研院是中華民國學術研究最高機關,它的任務在官方網頁上明定:「一、人文及科學研究;二、指導:聯絡及獎勵學術研究;三、培養高級學術研究人 才。」院方復宣示:「未來,本院仍將秉持良好的學術傳統與研究基礎,開發新的科學知識、培育更多年輕優秀的人才,以及研議良好的政策建議,並持續加強對當 代社會、人文與世界的關懷,藉以豐富人類的文明,創造更美好的世界。」
自一九二八年六月九日,蔡元培首任院長以來,中研院無疑是以知識與學術為終身志業者的安身立命之處。儘管近年來疾速發展下,研究成員立身處世的認同 分化出了向下衍生的層次:志業到專業、到職業乃至於生業;但單純地認為它是一步步的頹化,也不盡然!
中研院中,文、史、哲、理、數、醫無一不備,目前分為數理科學、生命科學、人文社會科學三大區塊。同仁們多為真誠的知識探索者,愛惜羽毛、時以學術 倫理為念。
學問成「攀貴」工具
然而,這個長年建立的知識生態體系,卻在近年引入的營利營收「誘因」下深受衝擊,使得原先各有所從、各有所非、各持有所不為的操守,一一快速貶值崩 壞。功利主義與管理主義雙重箝制下,學風驟墮澆薄之世,每下愈況;學問變成爬梯攀貴的工具、知識成為追求短視利益的橋段。
儘管如此,所幸、士人之志不撓、多數學人仍能在無欲則剛的自持下,力拒利誘不逮後的折損與怨懟。中研院仍非鐵板一塊的奴工生產線,也非無議無論的噤 聲集中營。
這個事實集中的表現在反對開放研究主管擔任企業CEO的爭議上。不少遠慮之士屢次諍言萬萬不可造次。他們甚至被譏為手中未曾握有專利,沒有資格發 言。但是,大家心知肚明,這次「利益衝突」事件,乃意料之中、遲早必將露頭的冰山一角。
這個原理非常簡單,研究的工作與身分,在公帑資助的研發下、是不容與一己的(或與藕斷絲連的前老闆們的)利益相掛鉤的。CEO的名分也是不可以跟研 究機構的行政主管之職責水乳交融的。
多重身分易惹紛爭
我們從來未曾疑心陳垣崇院士努力及作為的目標;也從未質疑他的知識良知。但他多重的身分和角色本身就是一種摻雜與混淆──或說是一種自我構陷下的 「一人多窟」困境。檢調機關以搜索之方式進行的偵查,其對象當然不是院士陳垣崇;他們調查的是疑有不法利益掛鉤的陳垣崇;這是不容混同的,也是不關中研院 作為一個學術機關之事;更無涉國家給予他的那個「院士」之榮銜的。
退一萬步說,對中研院上千研究人員而言,檢調這樣的搜索何以不會、也無從發生呢?但是、如果他們今日不發生,只要有人一旦將自己的研究和一己的私利 掛鉤,同樣的事不也應該同樣地發生在他身上嗎?
是故,根據這個原理,我誠摯的贊同陳院士在公開信首段尾「以免累及諸位(院士及院內同仁)清譽」的用心與誠意。吾人既然了然於國家目前法治的現實, 還聲稱法律不夠完備、不足以保護自己,那是會被視為本末倒置,更易遭人疑義的。
准此,我給陳院士以及其他自疑處身在類似境遇的同仁們的建議是:效法我們入境報關時的自行走到需要查驗的通道;自發自動的申報自己的狀況,透明化有 關原委。只有如此才能避免繼續引發未來法律當局的偵詢及搜查;或再次惹來傳媒對中研院及其他同仁的懷疑或貶損。這樣也才可使中研院的研究環境恢復安寧,使 中研院在研╱利掛鉤下的學術生態危機得以防治。